口述:杨恺 记录:王十
照壁,是我国古代庭院建筑中的一种附属建筑物,一般设置在大门对面,是大门内外作屏障的一道墙,所以它也叫影壁、照墙或屏风墙等。 85岁高龄的杨恺老先生记得,老西宁城曾伫立着几块各具特色的照壁,每一块照壁都有一段辉煌或者沧桑的历史
照壁环绕三棵榆
我不知道那块照壁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但是我知道那块照壁是西宁城里最大、最气派的,它就是民国青海省政府大门正对面的那块照壁。按现在的地理方位来说,它东起现在的大十字邮局,西至民主街口。不同于一般照壁长方形的结构,它的形状是一个弧形,将据说是清康熙年间栽种的三棵大榆树环绕在怀里。
一般照壁都由照面、壁座和壁顶三个部分组成。这块巨大照壁的照面是由青砖砌成,壁顶上采用歇山式风格铺上了琉璃瓦,东西各有一个龙头,给人以沉稳大气的感觉。壁座也是由青砖砌成,上面雕刻有很多代表吉祥如意的古典图案。
这块照壁除了它本身遮挡视线外,在我的印象里它还被当做公告栏使用。
旧时,考上大学是一件轰动邻里的事情,所以每年高考过后,被全国各大高校录取的大学生名单就会被写在大红的纸张上,贴在这块照壁上。这时,总会引来许多西宁人甚至是州县上的人来围观。我记得当年,我姐姐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哥哥考上北京大学的时候,他们的名字就被张贴在那块照壁上。那时,人们以名字被张贴在那里为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举国欢腾。当时,为了庆祝那一伟大的时刻,西宁人民在各种彩色的纸上写上了许多的口号和标语,贴在了那块照壁上。那么大的一块照壁被大家贴得满满的,都是“祖国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照壁前,大家燃放的红色爆竹屑,铺满了一地。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因为扩建东、西大街,这块照壁就被拆除了。
武衙门前“刀兵相见”
在原来的兵部街,现在的解放商场的后面,兵部衙门的前面也有一块照壁,因为是武衙门前的照壁,这块照壁最大的特点就是上面的刀和枪的图案。这块照壁整体是长方形的,长约20米,高约5米,照面的里面是黏土夯筑的,外面包着青砖。壁顶仿照屋顶的样子,也是歇山式造型。壁座上雕刻有四组一模一样的图案,是一支长枪和一把大刀相交的图案,给人以肃穆、威严的感觉。
对那块照壁情有独钟的莫过于老西宁城的男孩子了,大家都对照壁上面的刀、枪特别感兴趣,只要到那里玩耍,就会去摸摸照壁上的长枪和大刀,当然我也不例外,总会摸一摸,以满足自己对功夫的向往。因为小伙伴们总是抚摸长枪和大刀,壁座上的那四块图案总是锃亮如新。
解放后,因为市政建设的需要,照壁也就被拆除了。
移建北禅寺
除了宅院,照壁在庙宇里也是很常见的。在西宁城隍庙前,就曾有一块照壁,它是我见过的老西宁城最华丽的照壁。
它是由一种青蓝色的砖瓦砌成的长方形照壁,长约15米,高约5米,这种青蓝色的砖我从来没有在老西宁别的地方看见过,应该是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的。照面上除了青蓝色的砖之外,在照面中央菱形的框内,还有一条黄绿色琉璃瓦雕刻的盘龙,栩栩如生。因为是庙前的照壁,所以这块照壁的底座上还用青砖砌了一个神龛和小方桌,前面摆满了善男信女们送来的祭品。
平日里,经常会有老百姓来这里打扫,所以这块照壁看起来永远都是闪亮如新。可能是因为这块照壁华美的缘故吧,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块照壁并没有被拆除,而是被整体迁移到了北禅寺。因为腿脚不方便,我也没有再上过北禅寺,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在那里。
旧时县府门前砖木照壁
在今人民街省教育厅家属院,旧时西宁县政府门前,也有一块照壁。它不像之前的那几块照壁大气、华丽,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们家当时就在那块照壁的后面,家里的一面院墙紧挨着照壁。
它是一块砖木结构的照壁,内里是土筑,外面装饰着青砖,壁顶上的瓦铺成了飞檐形状,没有壁座。上世纪40年代,这里被改成了西宁田赋粮食管理处,照壁因为风吹雨淋,年久失修而倾斜即将倒塌。后来为了街上行人的安全,就将它拆除了。
因为它紧挨着我家的一面墙,所以它被拆除后,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父亲就筹措了一点钱,在那里修了几间临街的铺面。
装饰绿色琉璃瓦
除了这四块照壁之外,在西宁大厦的南面,还有一块非常具有民族风格的照壁。那是当年我和同学去那里玩耍时看见的。
它长约10米,高5米,在一处陵园的正对面。整个照壁是由大方青砖砌成,照面用绿色琉璃瓦镶边,壁顶也是绿色琉璃瓦镶檐,还用绿色琉璃瓦镶嵌了一幅精美的图案,独具民族特色。后来也因为市政建设而被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