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北京 >>文化北京 >>古都风韵

带你玩转明朝的吃喝玩乐——乐动生活
  发表日期:2022年3月28日  共浏览199 次   出处:明十三陵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秋刚过,三天小假期朋友们有没有去哪里玩?想想应该是人挤人了。小编夜探香山鬼笑石现在还腿酸,太难了。好了,我们今天就要接着聊聊咱们明朝的吃喝玩乐了。吃喝玩乐人生一大美事,吃喝玩都带各位看过了,今天就该乐呵乐呵了。要说这乐该怎么乐呢?有些朋友就会觉得乐不就是玩么?咱不能总是玩是不是,也整点能雅俗共赏的,今天咱们就来走进这明朝的“乐”。此“乐”非彼“乐”,今天咱们说的是——音律。

要说音律,十大名曲中的《平沙落雁》大家应该不陌生,下面大体介绍一下~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歌词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首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就是源于明朝!你知道吗?闻名中外的茉莉花竟是英雄气冲天的徐达所做!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为惩治官员腐败,他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相传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达和沐英聚会。在聚会中,他们想到现在战战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他们聚会的花园里的3种花现场编写的,歌词中所提到的3种花分别代表了名、利、权。茉莉谐音“没利”,意思是说要看轻名;金银花指金银财宝,但在开花时花上却带着一个钩儿,如果你要取金银财宝就要付出代价;而玫瑰象征富贵,我“有心来采”,但却怕“刺儿把手扎”。

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欢心,也受到同样痛恨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拥护,于是就在大明帝国广泛传唱开来。明曲指一种由元曲发展过来的戏剧形式。明小曲属于古代民歌一脉,也是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枝奇葩,在体式上、曲调的历史悠久,在内容更是无情不入、无事不入.在审美艺术特征上表现为:注重真性情的书写,奇趣的风格,朴素直白的俚俗化语言,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明曲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大批的著名音乐家。

朱载堉

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青年时自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又称“端靖世子”,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历学家、音乐家。其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

汤显祖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沈璟

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别号词隐。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人。明代戏曲家、曲论家。与当时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对音律研究有建树。

王骥德

明代戏曲理论家,字伯良,号方诸生、玉阳生,又号方诸仙史、秦楼外史,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著有传奇《题红记》、杂剧《男王后》、《两旦双鬟》、《金屋招魂》、《倩女离魂》等,今存前两种。著有散曲集《方诸馆乐府》及诗文集《方诸馆集》。并曾校注《西厢记》、《琵琶记》。其戏曲理论代表作则是《曲律》和《南调正韵》,尤其是《曲律》,是明代戏曲理论的一个高峰,与吕天成的《曲品》被誉为明代戏曲理论著作的“双壁”。

吕天成

名文,字天成,一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余姚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戏曲评论家,著有《曲品》。《曲品》明刻本已佚,乾隆杨志鸿钞本为今能见到的善本。199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曲品校注》最为完备。

顾大典

明代官员、诗人、戏曲家、书画家。字道行,号衡寓,南直隶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人,顾昺之孙。隆庆二年进士,历仕会稽教谕、处州推官、福建提学副使。诗宗唐人,书法清真,画山水堪入逸品,著有《清音阁集》、《海岱吟》、《闽游草》、《园居稿》、《青衫记传奇》等。

在明朝音律发展中,三弦这种乐器也逐渐崭露头角。三弦源于古时的弦鼗,元朝时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明清以来三弦极为盛行,主要用于说唱曲艺伴奏。明代以后,文献记载渐多。明朝王圻《三才图》中的三弦图的形制与今相同。明初,三弦已流传南方各省,江、浙、闽尤为盛行,主要用于北方小曲、杂剧的伴奏。万历年间,江南三弦名家张野塘曾设计一种音箱圆形的小三弦,音乐柔和清宛。

明初福建有36姓人迁徙琉球,多携三弦而行,自此冲绳就有了三弦,琉球称它为“沙弥弦”。1562年(明嘉靖年间),三弦从琉球传入日本。并发展为大、中、小三种形制,共鸣箱蒙以猫、狗皮,并用大拨片弹奏,在日本叫做“三味线”,至今仍为日本声乐曲组歌伴奏,称为“三味线组呗”。

明清两代广泛流行于城乡的《弹词》,其名称就因用弹弦乐器伴唱词话而得名,《清稗类钞》说。弹词家普通所用乐器,为琵琶与三弦二事。约在19世纪中叶,河北高阳县唱“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把小三弦相应扩大成大三弦,受到北方说唱艺人的欢迎,从此大三弦就流传开来,与小三弦并存。从而使三弦在伴奏说唱音乐方面,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大三弦多用作北方各种“大鼓”曲种的伴奏乐器。而南方的弹词类说唱和昆曲等戏曲乐队、民间合奏等艺种则多般选用小三弦。


Google
 
上一篇:北京周边这4条不为人知的绝美古道,走下来的都被征服了!
下一篇:名人故居:京城四合院里演绎精彩故事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24]
 · 北京大观园 [36555]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8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750.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