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北京 >>文化北京 >>古都风韵

小时候的记忆!这些老北京的童谣,是许多北京人的童年
  发表日期:2022年3月28日  共浏览191 次   出处:北京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童谣,俗称就是儿歌。小时候我们经常哼唱的那些调调,其实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老北京的这些童谣,您记得几首?

童谣的历史

童谣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童谣内容丰富,其曾表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童谣也曾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谣多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广大的百姓家,其音韵和谐,语句简练,节奏多变,朗朗上口,易懂易记,一些童谣还与童年游戏紧密结合,很受人们的喜爱,曾是少儿们最喜爱传唱的歌谣。明清两代至民国年间曾是老北京童谣流传最广的鼎盛时期。

曾经的摇篮曲

老北京旧时百姓家的婴儿从出生不久,在妈妈的怀抱或摇篮中就会听到妈妈或奶奶诵唱的歌谣,孩子们自幼就与歌谣结下因缘,随后又在跑着跳着中边唱着边玩乐中成长长大。“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你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苹果和香蕉;你要吃,就动手,吃不了,就拿走。”小孩子们在妈妈怀抱中常听着这些摇篮曲就慢慢闭上了眼睛睡着啦。


耳熟能详的童谣

“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如那“水牛儿, 水牛儿, 先出犄角后出头……”如“猪八戒的妈,猴儿拉叉;洗脚水熬倭瓜;干窝头,一嘴儿仨;干咸菜,大把儿抓。”再如“猴子的金箍棒,烧热炕,爷爷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小青蛙, 在敲鼓, 小蟋蟀, 在弹琴, 引来一群萤火虫, 提着灯笼赶来听。”


绕口令式童谣

绕口令式童谣更富有情趣,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仙女来摘果,七只篮子手中提。七种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既练了数数,又训练了儿童发音。“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小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嗑瓜子,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仨头。”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

游戏童谣

游戏童谣更是鲜活,比如跳猴皮筋的童谣:“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一直到九八九九一百一。跳皮筋的过程是由两个人抻着皮筋,一个人跳,一关一关过,一共九关。第一关皮筋套在腿肚上,一关要比一关高,直到最后一关,皮筋要举过头顶。这是女孩子普遍爱玩儿的游戏,手脚配合,一边唱,一边跳,载歌载舞,非常活泼。

Google
 
上一篇:中国地质博物馆内形状各异的矿石
下一篇:跟着中国地质博物馆见识宝石的魅力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5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43]
 · 北京大观园 [3657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0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804.6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