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北京 >>文化北京 >>古都风韵

两晋时期的青瓷独具风格:釉色纯正,漆黑发亮
  发表日期:2022年3月27日  共浏览198 次   出处:北京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浙江地区是我国瓷器的发源地,也是三国及两晋时期瓷器生产的中心。在这一时期浙江以大量烧制青瓷为主,以及少量的黑釉瓷器。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德清窑烧制的黑釉瓷器,此地的的瓷器釉色纯正,漆黑发亮且独具风格。

【青釉褐斑四系壶】

青釉褐斑四系壶,东晋,高17.9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8.7厘米。

壶盘口,细颈,溜肩,肩上置四系,圆腹,平底。肩部刻划数道弦纹。通体施青釉,盘口和肩部涂点褐色斑纹。此器堪称东晋青釉褐斑瓷器中的典型器。

西晋晚期开始出现青瓷上涂点褐斑的装饰手法,至东晋时大为流行。它是使用一种含铁较多的“紫金土”点彩在青釉上,,然后烧制而成,属于一次烧成的低温釉上彩。这些褐斑排列或随意,或有一定的规律,为单调的青釉增加了色彩,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高17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3厘米。

壶洗口,细颈,圆腹,平底。肩部一侧雕塑一凸起的鸡头形流,相对一侧饰安一曲柄,柄连于肩、口之间,另外两侧各饰一桥形系。壶身里外施釉,外壁釉不到底。釉色黑如漆。

此壶为东晋时期所制,器形完整,风格古朴,釉色莹润匀净,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窑上品。

【越窑系青釉印花三兽足洗】

青釉印花三兽足洗,西晋,高9厘米,口径20.7厘米,足距15.7厘米。

洗折沿,深腹,平底,下承以三兽足。器外壁模印网纹一周,上下戳印圆圈纹,网纹带上又均匀分布6尊模印塑贴佛像。洗沿刻划条形羽状纹饰。洗内底刻划太阳纹、水波纹和羽毛纹。此器内外施青黄色釉,釉面有侵蚀剥落的现象。

洗是当时主要的生活器皿之一,类似后世的脸盆。此洗属南方越窑系青瓷,它借鉴和吸收了青铜器的纹饰和造型,是西晋时期流行的样式。以佛像作为装饰,反映了当时佛教已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模印塑贴是陶瓷装饰的技法之一,工序是先模印出花纹,然后用泥浆粘贴在坯体上,花纹凸起,具有立体效果。

【青釉羊】

青釉羊,西晋,高13.5厘米,长15.0厘米,宽11厘米。

羊呈卧伏状,昂首张口,体态肥硕。背部饰对称的线条纹。两肋刻划羽翼。釉色青绿,晶莹润泽。羊首上端开一圆洞。

此种器物自三国至东晋都有烧造,但东晋以后的制作较为粗糙。它的用途是作为随葬的冥器。羊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动物,羊形青瓷成为一时风尚。

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出现于南方。青釉瓷器一直是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品,历经了东汉、六朝、唐、宋、元、明和清不绝。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青绿色。我国历代的青釉都是已铁作为主要着色元素。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对釉的呈色有很大关系。

【青釉堆塑谷仓罐】

青釉堆塑谷仓罐,西晋,高42厘米,腹围72厘米,底径15厘米。

谷仓罐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为两层楼阁加堆塑装饰。上层中间立一楼阁,四角各立一阙,四面各有一跪俑;下层四角亦各有一阙,两面各有一牌坊,另两面各有两跪俑。下半部为一罐,腹部塑贴三组骑兽人和三组舞俑。通体施青釉。平底。

谷仓罐流行于三国(吴)、西晋时期,有陶、瓷制品,是由东汉的五联罐演变而来,是当时的随葬用品。其雕塑复杂,楼阁、飞禽、动物、乐舞杂技是其主要表现内容,着重表现豪门贵族生前居住的城堡式楼阁建筑以及奢华的生活场面。


Google
 
上一篇:清朝时的盔甲欣赏
下一篇:国家级非遗——东来顺涮羊肉技艺,厉害在什么地方?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5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47]
 · 北京大观园 [3657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0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812.5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