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的北山上,依山傍水,俗称“北山寺”。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耸立,故又名土楼山。
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陡峭的山坡上充满人工开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称。北山寺依山崖而建,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被称为中国第二座悬空寺。
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称。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北山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东侧倚山耸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巨大佛像“露天金刚”佛家称“内佛”,道家称“西王母现影”,雄浑粗旷。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苍苍茫茫,眺望云雾中的殿宇,洞群塔寺时隐时现,正如古诗所吟“北山隐约树模糊,烟雨朝朝入画图”,“多少楼台云树掩,天然画图米家村”。“北山烟雨”由此而得名,是“西宁八景”之一。
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十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似乎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