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博乐按:
发一篇以前写的小稿。岁月已逝,此时回过头看时,当初的脚步历历在目。不知再过几年乃至十年,又当如何看今日之文、之心情?
高原多雪。
雪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纯净而透明的。尤其是高原上的雪,立体图画般纷纷扬扬地轻舞飘落,而后得天时地利凝结成清澈莹灿的冰雪世界,在高原之巅放射着终年银白色的光线。
在这里,不象平原地带,雪并没有在飘落的一刹那逝去,而是通过另一种生命形态获得了人生的永恒。就犹如摈弃了世俗概念和利益的终极人生,那么圣洁美妙。
那幅雪的精灵在高原之巅圣洁欢舞的情景,不说动人心魄,也起码让你过目难忘,在记忆中留下常久的影象。
一个偶尔的机缘,当我和巴颜喀拉山相遇之后,对于高原的雪也有了更深层的体会与熟悉。
巴颜喀拉山,在蒙古语中是“富饶青色的山”的意思,它的高度和奇妙令许许多多的人都对它存有一份仰慕和神往。
我们去的时候是6月份。和许多人一样,多年来,这座西部雄奇瑰伟的高山曾以千姿百态的传说点缀过我缤纷的想像。然而,走近它,我才真正领略了大自然的严酷和真实。
高原气候多变。你想像不出,车子刚刚驶过的地方还是一片绿草葳蕤的夏日风光,而相距不过数里之遥的巴颜喀拉山竟是另一番天地。
车子刚刚开进这里,眼前的景色犹如蒙太奇般发生了转换。只见沟壑纵横,崖石突兀,坚硬的山风挟裹着漫天的雪片怪啸着从车缝里挤进来,我们的心也降到了冰点。
而我们没料到的是,这不过是个“下马威”。接下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车子缺氧似地喘着粗气一路缓慢爬行,但是千万不能够停车。开车的赵师傅说,车子一停下来就不好发动了,假如熄火了那就更麻烦。
那时,车子里的欢声笑语早已沉寂下来,高原反应不同程度地缠上了几个人。车窗外,大片大片有着漂亮外形的雪花从车头和两翼潇洒地擦过,仿佛带着一丝轻笑,看着这些蚂蚁般在脆弱和畏惧中慢慢蠕动的人类。
那些飞扬着动人的生命姿态,呈现出极致般漂亮的高原雪花,绝对是平素少见甚而不见的。对于一向喜爱雪的我来说,这些灵动的生命带给我的感觉竟如同重逢般的喜悦。
只是,还来不及细细观赏,我就不无遗憾地斜躺在座椅上了。
高原反应使我头痛欲裂,手脚发麻,胸闷气短。而且随着缘坡而上,车子越来越迟缓,越来越笨拙。车上准备的两袋氧气全让我吸了,症状还是在持续。大家只有一个想法:快点快点。
现在想来可笑的是,当时的我居然想到了死。没有企求,没有负荷,思想空空洞洞、飘飘渺渺不知停留在何处。曾经温和曼妙的雪花也好似变得冷酷无情,凌乱地在眼前飞舞,一分分、一秒秒地加重着沉重的心情。
这样也好,能够倒在这里,与冰雪世界为伍,对于人来说,也算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种福气了。
望望来时的路,人生的步履,走得也有些累了。而今后的路,我们每个人都不知晓。也许,人生停止在这里,会减少许多努力和收获,但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潇洒和轻松。谁知道呢?
——没办法,人类就是这样要命,到了这个时节还盘算着利害得失。庸俗如我自然也不能够除外和免俗。但命运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末了,所有的人仍然得听命运的,谁也不能够例外。
于是,不再多想,只是竭力克制着头痛和麻木的感觉。
车子终于气喘吁吁地爬到了主峰,一片白雪迷蒙中不知谁喊了一声:瞧,海拔碑,5442米。
那一刻,车子里的人久久无语。虽然长时间的沉默,但我知道,大家的心里都有些激动,为我们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高原之巅。
这是巴颜喀拉山的高度,也应该是人生的一种高度吧! 接下来,随着下山的路途一步步开阔,高原反应的症状也奇迹般缓解下来。
巴颜喀拉山之行,使我更深刻地熟悉了生活。
是啊,在万古如斯的大自然面前,一个人的一生的确很渺小,很短暂;在生命的进程中,有时还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风霜和雨雪。在这种时候,不仅需要坚持,更需要尽心尽意的努力。走过这一段,或许自会有另一番天地;而即或倒在了路上,也会因为跋涉过而少了几许遗憾。
或许成为了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那以后,我对高原的雪更是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喜爱和崇仰。
今年第一场冬雪飘临高原的时候,我身着一袭绿色羊毛长裙,走在雪地上,听着嘎吱嘎吱的脚步声。抬起头,让沁凉的雪花飘飘扬扬地洒落在脸上,心中涌起对人生的感动。
我知道我的生命跟我的心情一样明朗。尽管深深懂得:人类的生命很弱小,弱小得微不足道。但既然活在这个世上,我也将会努力着,让自己的每一天积极地度过:无论是身处幸福还是苦难,我都会努力着,让生命的季节如同大自然一般,春见花、夏见绿、秋见果、冬见雪,各有各的风貌与景致。
如此,我走过的路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因着一个平凡人的努力,而有了和巴颜喀拉山一样实实在在的人生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