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岭西村有《山梆子》、《蹦蹦戏》两个戏种,直到解放初期村中的老艺人还登台唱戏。到目前村中还有王希礼、曹殿平、刘志兰、大亮、宋良芹等五个人。
他们唱的山梆子主要剧目有:打金枝、骂殿、牧羊圈、大保国、打鱼殺家等。
他们还唱了不少蹦蹦戏,主要剧目是:王大娘钉缸、小女婿,还有血泪仇、没法办等现代题材的剧目。
从戏班子的道具、文武场来看最少也在清中期就有了唱戏的习俗。
他们的武场有:锣、鼓、镲、云锣、挂板等。文场有:二胡、秦琴、笛子、板胡等。
道具齐全有:蟒袍、花靠、小旦衣、盔头、髯口等。
村中一直没有建过戏台,逢年过节就临时搭台唱戏,十里八村的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都会回来乐和一场。村中有顺口溜:黄岭西的戏,不用看,头宿黑家大登殿;汉子唱,媳妇瞧,孩子边上挖窑窑。
黄岭西的庙会应属当时的“天仙会”。开始庙会有很多幡旗、也要抬“娘娘架”,各家都要拿出一定资金,置办贡品,走会完毕每人都会得到一定数量的酬劳和供品。走会的方向地点主要是到观音庙(娘娘庙)上香,做法事,结束后就要开戏庆祝了,到目前了解此事的老人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