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游之一
桂林是我最想去旅游的地方之一今年国庆节我们一家三口去了那里旅游一到桂林就感觉那里的山山水水不一样那里的山很希奇,不像我们青岛的山集中在一起,感觉桂林的山到处都有,而且孤零零的一座座,道路两边都是热带植物,非常漂亮。
这次我们主要是自主游去了桂林的象鼻山、依波山、阳朔、优美的漓江、龙脊梯田的瑶寨、壮寨、贵港的南山寺、南宁的青秀山风景区及南宁的中山路的小吃街等。
我们的行程是这样的:我女儿从西安去桂林,我们从青岛去,4号上午我们就到了桂林,女儿下午才到。所以上午我跟老公先去市内几个景点逛了逛,主要去了象鼻山和依波山。
桂林的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构成,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临江汲水,因而得名。象山的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笼,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
晚上我们三人乘火车去了贵港开始了我们的旅游.
10月5日我们第一站去的地方是贵港的南山寺
贵港南山寺
南山位于贵港县城东南约3公里的南山公园内。南山海拔70米,为郁江畔24峰之冠。山上奇岩峭壁,杂树间生,景色雅致。相传昔有不老松,今半山尚有“不老松”崖刻。山前山后有岸洞11个,洞中多有宋以来题 刻,观音岩内还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塑像。登临山巅,可鸟瞰全城。
南山寺于南山上,始修于宋朝,宋太宗赐御书,宋仁宗题“景佑禅寺”额匾。元文宗即位前两次住寺,题“南山寺”,称南宗正脉,是西江重要佛寺。“山明水秀本从来,云水光中计四峰”。寺依山踞洞而建,门外有菩提树,寺内曲径通幽,有宋、元、明、清石刻百余方和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大铁钟等历史文物。洞内钟乳石丰富多姿,有飞来佛、石狮、石象、石...
我们从八角亭沿着之字形石级直上,到了南山大洞。洞门刻有:“洞门云锁三冬暖,石室风生九夏凉”的对联.进入洞中,只见该洞上窟窿,下宽敞,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高15米多.因洞中有“石像天成,非凿非刻”的天然石佛三尊及历元到明,后人增刻已达三十余尊,小石佛遍布崖上,故名石佛洞。该洞又是南山寺供奉如来佛祖及寺僧做佛事的地方,这尊如来佛像是新塑造的,高八米,故该洞又称大殿。
寺内有一块极为贵重的御书碑。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图贴睦尔亲王被流放海南岛,中途来游南山。公元1323年奉召返京,重游南山,并亲书“南山寺”三字赐与寺僧。公元1328年图贴睦尔登位,号文宗皇帝。后贵州(贵县)州官撰跋刻《御书碑》立于石佛洞北壁下保存。 洞的左侧有一口大铁钟,叫飞来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一吨多,用槌击之,发出巨响,山鸣谷应,声播十里。 大洞西侧是观音岩,与大洞相连,呈长方形,长约15米,宽5米多,从大洞拾级而上可到达。在大洞东侧,有两个小岩洞,一称流云洞,清晨常常有云雾从山外漫进。一称流米洞,在洞顶石壁上有一似漏斗状的小洞,以前有米从洞中流出.相传是金龟和仙鹤去游伏波滩,见米船触礁淹没,将遗下的米运回南山寺的。但后来有个贪心和尚,把流米洞凿宽,企图让米多出,把金龟和仙鹤辛辛劳苦运回的大米掏空了。金龟和仙鹤知道后,叹息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怒之下,从此不再去运米了。自此之后,流米洞也不再流米了。金龟和仙鹤终日坐禅,后来也仙化了。
在大洞东门四周,过去建有东楼“御书阁”,是安奉宋太宗赐御书224轴的地方,现已被毁无存. 从洞出来,沿石级而下,来到山背脚下的舍利塔。此塔共4层,高6米,宽2.5米,塔上端书“舍利宝塔”四字,下端有佛像浮雕一尊。塔旁有一石碑曰“南山舍利塔记”,碑高96厘米,宽76厘米。碑文有“佛光频耀,震惊人天,信女陈觉定喜舍桂钞一千五百一十五元敬造石塔……”等字样。这个塔是民国年间,本邑南江村盛光庭得知南山寺末代住持李春崖收有普仁大师园寂时的一颗佛珠藏于广东肇庆庆云寺,便亲到那里索珠回来,即与当地绅耆龚雨庭、叶瑞庭、周景贤、林进才等人商议建舍利塔。随后便以贵县佛教协会名义发出缘部,向各方善男信女,广结善缘,随缘乐捐,并得到香港信女陈觉定大力支持,遂于1936年间全塔建成,将普仁大师的佛珠藏于塔内。 从舍利塔沿石级南下,回到南山寺门西侧,甘液池边,有棵远近著名的菩提树,树高16米,主干直径1.1米,叶大如掌,遮覆直径达8米,四季常青,树本名贝多罗,是佛教圣树.相传以前西天众僧在此树下宣讲佛经,证菩提果,因而又称菩提树,因其稀有长寿,而成为南山寺之瑰宝.寺内还有各种树木花卉4万多株,四季常青,花香满园......总之南山寺有时间还是值得一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