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于1992年开工建设,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金融街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就此展开,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建设,金融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滚动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已成为首都亮丽的经济名片,其特殊的品牌集聚力、贡献力、影响力日益彰显。
金融街南北长一千七百米,东西宽五百至七百米,占地一百零三公顷。今天的北京金融街,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决策监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支付结算中心、金融信息中心。
金融街全景
金融街集中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中国最高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几乎所有有关中国金融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在这里酝酿、讨论和最终形成。
金融街聚集了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是中国金融业的资金结算中心。
十七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九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讯、中国联合网络通讯公司等一批国家级信息通讯企业云集于此。这里还有众多金融服务类中介公司。
目前,金融街的金融资产规模已达到五十九点六万亿元,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量近50%;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是人民币资金结算枢纽和资产管理中心。截至2010年6月,金融街地区汇集各类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已有一百五十三家,其中十八家位列世界500强,占全国入选500强企业的26.1%。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已经发展到一百余家,如摩根大通银行、瑞士银行等众多外资金融集团选择在金融街设立区域总部。
金融街凭借其金融决策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总部集中的优势,以及畅通发达的通讯系统,及时汇集、传递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经济和金融信息。各种高规格的国际金融论坛先后在金融街成功举行。
作为当代中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金融街是北京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度最高、税收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北京乃至全国单位面积高端产业最聚集、创造价值最大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