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北京 >>魅力北京

水峪中幡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20日  共浏览21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水峪中幡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峪村为南窖乡下属的行政村之一,水峪中幡始于明初,由历代民间艺人传习至今。水峪中幡是地区庙会、祭天祈雨、祭窑神等重要活动中的重要娱乐项目。是十三道民间花会的头挡大会,也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项目。 水峪中幡始于冯、邢二姓,耍幡艺人有:邢和、邢天印等,后传给杨林、杨天香等,以后代代下传,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中断,十年后,中幡会在杨守奇带领下传给杨剑秋、杨万志、王庆祥等至今。

  水峪中幡共有队员21人,女子9人,幡高8米左右,重50斤或30斤,幡顶有伞盖、小旗,幡杆上下悬挂纱或布制的长幅,幡顶挂一些小铃铛作为装饰。表演起来美观大方。中幡整套动作约有60多种,表演时舞动8或10面幡,再配10面直径1.2米的大鼓。鼓声是表演的前奏和指挥,鼓声响起,男队员游走开场,随后女队员登台亮相,表演者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塔,惊险动作连连不断,但始终幡不离身,杆不落地。

  水峪中幡以西北山区为背景,较好地继承了传统中幡表演的形式,是农闲时节、节日庆典时的重要娱乐形式,已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女子中幡打破了男性演员的单一性,创造性地发挥了女子项目的潜能,表演更具观赏性和惊险性,已发展成为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创新。

  水峪中幡变化多端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动作和套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其真实的反映出当地民俗、民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对研究山区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Google
 
上一篇:公议庄“五虎少林会”
下一篇:周口店遗址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5]
 · 北京大观园 [3640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929.6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