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轿子是东汉时的交通工具,后延用在结婚时新娘子坐喜轿嫁娶,在唐代逐渐普及。明清时期,老北京把姑娘坐喜轿出嫁视为明媒正娶的标志。因此,当时的喜轿行业最为兴旺,四九城都有专门向外租赁花轿、锣鼓、执事和彩衣的轿子铺。李连生师从徐场(1921—2007)、李顺(1926—2009),系统掌握了有关喜轿的全套婚俗礼仪,他的喜轿集众家之所长,并富有现代气息,深受老百姓喜爱。

苏家坨立夏习俗
(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5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立夏节。熬立夏粥风俗从明末清初开始在苏家坨地区兴起,历史最早的为北安河、西小营等村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立夏这一天,在苏家坨镇各村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或三五户,或十几户,由家族中年纪较高有威望的人负责组织筹办,目的是图个吉利祛病灾,同时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氛围。据老人说,凡在立夏这一天吃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