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城区的北部,国子监街 13 号。东邻官书院胡同,西靠箭厂胡同,南临国子监街,北依国学胡同。
孔庙为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 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 年),下诏恩准孔庙享宫城规制,并在庙四隅建角楼。元末孔庙荒废。明永乐九年(1411 年)在旧址重建,嘉靖九年(1530 年)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增建崇圣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改用青琉璃瓦。清顺治八年(1651 年)重修,乾隆二年(1737 年)改用黄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升祭孔为大祀,孔庙也大规模修缮,直到民国 5 年(1916 年)才最后竣工。1955 年孔庙为“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备处”。1963 年改称“首都博物馆筹备处”。1981年正式定名为“首都博物馆”。2005年,首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并迁出孔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历代帝王均给孔子冠以最神圣、最智慧的头衔 :汉、晋、隋代称先师、先圣、宣尼、宣父,唐代又加谥文宣王,宋代又加至圣等。庙的称呼也随之不断变化 :汉、隋代称仲尼庙、孔庙 ;唐代称孔圣庙,文宣王庙 ;宋代称宣圣庙、夫子庙 ;元代称先圣庙,现称孔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