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北京 >>魅力北京

国子监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19日  共浏览235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位于东城区北部,国子监街 15 号。东邻雍和宫,西靠箭厂胡同,南临国子监街,北依五道营胡同。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 年),明洪武年间改称北平郡学,永乐二年(1404 年)改称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又称北监。国子监与孔庙毗连,是按照“左庙右学”的传统规制而建的。图片

国子监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三进院落,整个建筑是以“辟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辟雍”殿地处中轴线的中心地位,左右建筑对称排列。在“辟雍”的正南建有琉璃牌坊,上有乾隆御书“圜桥教泽”、“学海节观”两块横额,以及太学门、集贤门。在“辟雍”的正北有彝伦堂和敬一亭,其东西两侧各有房 33 间,古称“六堂”,即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图片

“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是一座长宽均为 18 米(5.3 丈)的方殿,建在圜河中叠石的方基之上,为重檐黄琉璃瓦、鎏金宝顶的木结构建筑,四面设门,周廊环绕,廊外绕以圆形水池,池外有汉白玉石护栏。圜河 上 有 四 桥 可 达 辟 雍, 构 成 所 谓“ 辟 雍 泮水”之制。殿前檐有悬陡匾,书“辟雍”二字,内 额 为“ 雅 涵 於 乐 ” 四 字, 这 里 是 皇 帝 作“御论”之地,自清康熙后,皇帝即位,都要到“辟雍”讲学,称为“临雍”。图片

十三经石刻为国子监的重要文物,曾置于“六堂”内,1956 年移至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内,1981 年加盖屋顶,妥为保护。十三经刻石碑及“御制告成”碑共计 190 座,系雍正四年(1726 年),江苏金坛人贡生蒋衡手书经稿,共 63 万余字,字迹工整,颇为珍贵,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彝伦堂,元称崇文阁,是藏书之所,明永乐年间重建,改名彝伦堂。正堂七间,在“辟雍”未建时,皇帝在彝伦堂正中间设座讲学。彝伦堂的东西两侧有四厅 :典簿厅、绳愆厅、典籍厅、博士厅,为执教官稽察教习、掌管章奏、考其习业、“表章经学之宝”的地方。

敬一亭,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 年),别成院落,内有御制圣谕碑等 7 座,亭的东厢房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祭酒)的办公之处,西厢为副职(司业)办公之所。

国子监这座古代最高学府历经元、明、清三代,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也为俄国、缅甸、朝鲜等邻国培养了不少人才,因此这里不仅是古中华人才荟萃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之一。

1956 年曾对国子监进行过一次全面修整,此后屡有修葺。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Google
 
上一篇: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
下一篇:故宫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62.5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