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概况
发表日期:2021年11月26日 共浏览177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国名: 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
独立日:1月1日(1984年)
国庆日:2月23日(1984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黄、白、黑、红四色组成。黄色的旗地上横斜着黑、白宽条,中央绘有红色的国徽。黄色代表苏丹至高无上,黑、白斜条是为了纪念两位有功的亲王。
国徽:呈红色。一弯新月环抱着一根棕榈树干,其上为展开的双翼,双翼之上为一顶华盖和一面旗帜,这象征文莱信奉伊斯兰教和苏丹至高无上。在新月中央用马来文写着“永远在真主指导下,万事如意。”中心图案两侧有两只手臂,表示人民向真主祈求,人民对苏丹和政府的拥护。国徽底部的饰带上写着“和平之城——文莱”。
国家政要: 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Haji Hassanal Bolkiah),1967年10月继承王位。王储穆赫塔迪·比拉(Al-Muhtadee Billah),1998年8月册封为王储。
自然地理: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海岸线长约161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屿。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地。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年均气温28℃ 。 感受“袖珍之国”文莱
人口:37.01万(2005年),其中马来人占67%,华人占15%,其他种族占18%。文莱的国语为马来语,通用英语,国教是伊斯兰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首都: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 ,位于文莱-穆阿拉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原称文莱市,从十七世纪起即成为文莱首都,1970年10月4日改为现名。
行政区划:分区、乡和村三级。全国划分为4个区:文莱-穆阿拉(Brunei-Muara)、马来奕(Belait)、都东(Tutong)、淡布隆(Temburong)。区长和乡长由政府任命,村长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
政治:文莱是一个“主权、民主和独立的马来穆斯林君主国”。1956年9月29日颁布第一部宪法。独立后它的基本条款继续有效。1971年和1984年曾进行重要修改。宪法规定,苏丹为国家元首,拥有全部最高行政权力和颁布法律的权力,同时也是宗教领袖。设宗教、枢密、内阁、立法和世袭等5个委员会(1984年独立后,立法委员会停止运作,内阁委员会改为内阁政府),协助苏丹理政。
经济: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文莱的经济支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东南亚第二,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美元,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文莱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私营化政策,力图改变过分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
新闻出版:文莱新闻社是文唯一官方新闻机构,创建于1959年。主要报纸:《婆罗州公报》,日报(英、马来文);《文莱灯塔》,周报(马来文)。文莱广播电视台创建于1957年5月,是文莱唯一的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拥有两个广播网,一个用马来语和方言,一个用英语、华语和廓尔喀语广播,现每天播音超过30小时。电视台从1975年起开设彩色电视频道,播放马来文和英文节目。
外交:文莱奉行不结盟和同各国友好的外交政策,1984年2月24日加入联合国。文莱视东盟为其外交基石,与东盟各国关系密切,1984年1月7日成为东盟第六个成员国。文莱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间的关系,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文莱1994年4月15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1991年9月30日,文莱与中国建交。2004年9月,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3.46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1亿美元。2005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文莱进行国事访问。
|
|
|
上一篇:文莱旅游提示
|
下一篇:仁川镇内旅游资源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