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历史文化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16日 共浏览683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浚县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 商代称黎。西周属邺、卫。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分属河内郡、邯郸郡、东郡。西汉高祖年间始置黎阳县,东汉、魏、晋沿袭。东晋永和七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置黎州,延至隋。唐初置黎州总管府,辖4州8县。宋代置通利军,后改安利军、平川军、浚川军,政和五年升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称谓浚县至今。 浚县境内现有名胜古迹300余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0处,省级保护单位24处。在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浚地名流辈出。春秋时的端木子贡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佼佼者,西汉时的贾护是《左氏春秋》的重要传人,唐初的王梵志开创了我国通俗诗话的先河,明代的王越“出将入相,文武全才”。大伾,浮丘两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布,有“登浮丘即朝东岳,攀大伾如游三壶”之称,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 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县城与两山紧依相连,“十里城池半入山”,具有城市山林特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
|
上一篇:浚县自然地理
|
下一篇:浚县历史沿革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