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南地区 >>广东惠州 >>惠州旅游指南

天宁寺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14日  共浏览718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雷城,即旧时雷州府城。自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制以来,雷城多为州郡治所,不但是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而且它隋唐至今,一直是我国佛教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城区现有古寺庵及遗址40多座(处),职业佛教徒近500人。
    西门外,有天宁古刹。尽历沧桑的天宁寺花木掩映,平淡清幽,别具一番情趣。虽然今天的天宁寺不算大,但渊源久远,文化遗存丰厚,历史上规模宏大,苏轼誉其“万山第一”寺,因此天宁寺可算岭南有名气有影响的古刹之一。
    此寺建于唐大历年间,《海康县志》载“唐大历五年开山岫公建”(即770年)。唐代是佛教极盛的朝代。六祖慧能对禅宗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的学说“净心自悟”认为人人皆有佛性,能净能悟即可成佛,不需坐禅苦行。天宁寺在当时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显贵僧人交接官府,寺院占有大量土地,拥有众多奴仆,无须交税。这种特权一直保持到清代中叶。宋代,天宁寺规模最大。绍圣四年(109年)苏轼贬经雷州,因元祜党争,苏轼一再遭受贬谪。先贬杭州,再贬惠州,直至贬到雷州。其时患难中舍命相陪的爱妾王朝云已香消玉殒埋骨惠州,苏学士凄风苦雨携一仆人踯躅南下,感到心力交瘁,及至雷州住进天宁寺,心境稍得宽慰。当时城墙外的天宁寺,红墙绿瓦,佛殿高耸,曲栏亭台相映交辉,佛塔如林,绿树四合,一面临水,碧水粼粼。其时天宁寺方圆约4里,置身寺中如临蓬莱胜境。主持让出方丈堂给苏学士居住,每日与学士谈佛论经,茶饭相待。苏学士爱其境清幽,一日,几杯薄酒过后雅兴大发,在纸上书“万山第一”四大字以赠。此书楷体,圆润方正,乃天宁寺镇寺之宝。
    宋代,名相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任伯雨(世称“十贤”)直接贬谪或贬经雷州,大多寓居天宁寺。这些遭放逐的名臣骚客,有的削职闲居,有的带罪软禁。寇准于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由道州再贬雷州,居天宁寺西馆(今西湖宋园内),天圣元年(1023年)闰九月病逝于雷州。他留下不少诗文,其中有《海康西馆有怀》:
      风露凄清西馆静,悄然怀旧一长叹。
      海云销尽金波冷,半夜无人独凭栏。
   又有《临海驿夏日》:
      岭外炎蒸当盛暑,雨余新馆觉微凉。
      最怜夏木清阴合,时有莺啼似故乡。
    又有《病中书》:
      多病将经岁,逢迎故不能。
      书唯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
      郡斋风雨后,无眠对寒灯。
    苏辙寓天宁寺,写《劝农》诗一首:
      我迁海康,实编于民。
      少而躬耕,老复其直。
      乘流得坎,不问所困。
      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李纲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夏贬海南经过雷州,因海南黎民起兵反官府,滞留天宁寺数月。其间作《易传》,又有《天宁寺阁提花连月盛开有怀》三首。其一云:
      未渡鲸波寇盗深,中原回首涕成霖。
      清愁万解无消处,赖有幽花慰客心。
    这些社稷重臣和文人骚客贬谪雷州,对传播中原文化,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今读其诗,居庙堂处江湖而忧民忧君的高风亮节不移和去国怀乡之情仍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天宁寺主持释妙应率僧人50多人,采石肩负,在城郊驿道上建“百丈桥”(见明《雷州府志》)。该桥长50丈(合170米)为当时郡桥之最。这是僧人一大善举。这样的桥官府也建不起,天宁寺当时寺院经济的实力,可见一斑。明代后期,天宁寺尚拥有寺田35顷,单租息一项就一千五百石,常住僧侣100多人。南宋末年,天宁寺毁于兵火。元初,主持和尚石心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重修。明弘治九年(1496年)太监陈荣捐资建左右两楼,东悬钟西置鼓,山门外竖石坊,勒苏学土“万山第一”匾题。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屋宇颓倾,知府陆彪重修。光绪十五年(1889年)主持僧得深及其徒常静建两院、拱亭及天竺堂诸室。这是建寺以来至解放前最后一次修葺。
   “文革”期间千年古刹遭厄运。寺院被占拆,文物遭破坏,僧徒四散,有的被迫还俗,有的逃亡隐居,此时佛像和罗汉均毁碎搬走,大雄宝殿作海康一中男生宿舍,常住100多人。1975年冬,因住人多,劈柴走动,加之污水泼溅,殿中走动多的地方逐渐下陷,后来竟踏出一个黑洞,以手掏之,空无一物。于是便惴测:此窟原藏有金银或佛门传世宝贝,不知是谁(或哪个和尚)半夜偷了。当时公安局曾立案侦查,但几年毫无结果,窟中所藏何物,一直是个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和尚还寺尼姑归庵。政府拨款,四方善信和香港僧尼乐捐,1985年秋,天宁寺进行重建和全面修葺。寺宇三进,按原样重建,工程浩大。挖掘大雄宝殿殿堂时,发现地下埋巨形古瓦缸5个,全部空无一物。至此,十年前盗金悬案才真相大白。当年学生扒开的所谓藏宝黑窟,原来是瓦缸中一个,也是空的。这引起古建筑学家极大兴趣。专家分析认为:佛殿下面理空缸,可能是古代建筑家根据佛殿特殊的音响需要而设计的,可谓匠心独运!重建的大雄宝殿内塑佛像三尊和十八罗汉,佛像连基座高7米,贴金箔,造型生动庄严肃穆。宝殿两侧建种鼓楼,其后建初祖堂,奉祀达摩。又建藏经阁和寺门,寺门上刻“天宁掸寺”,乃曾住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手书。
    寺藏历代楹联甚多,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宝殿联。此联是邑人清代著名学者陈昌齐撰并书。联日:
      众生若干心皆为非心心空性见
      如来所得法实无有法法尽果圆
    笔者曾陪詹伯慧教授参观天宁寺。詹老先生是国学家,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此联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反复吟诵,默思片刻,对笔者道:“两句话,把六祖慧能的禅理阐述得如此淋漓精湛,我到过的寺院多了。这样独特的楹联第一次看到,可谓佛门楹联的上乘之作。”
    寺藏历代石刻甚丰,最著名的是苏东坡“万山第一”和海瑞“天宁古刹”匾题。“万山第一”文革中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复制件,“天宁古刹”匾题原物寺存。两匾均收入《中华名匾大全》一书。詹老先生似乎对“天宁古刹”情有独钟,连连说:“难得一见。真迹!真迹!”关于“万山第一”石匾还有一段插曲:浙江书法家沈定庵氏于抗战期间与其父流落湛江,父亲卖画度日。少年沈定庵曾游天宁寺,见东坡题字,如睹至宝,乃命和尚扶梯登梯拓印。旋遇日机轰炸,父罹难,定庵死里逃生,拓本幸及时扑救方免毁于火。沈爱苏字,更慕其为人,常随身携带,展玩潜研珍藏不弃。中年以后,沈氏书艺大进,名声日隆。 1989年,沈氏获悉天宁寺重建,将珍藏孤本割爱奉还,东坡匾题石坊得以重建复原,展现旧时风采。
    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和品位的天宁古寺,每日接应络绎而至的客人--烧香拜佛的信男善女;问幽探胜追访贬官贤踪,领略贬官文化的休闲人士;觅诗寄情的文人墨客;访古寻史的学问家。儒者见儒,佛者见佛,正是芸芸众生各有所钟各有所取。 (卢彦培)

Google
 
上一篇:三元塔
下一篇:雷州西湖公园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0]
 · 北京大观园 [3625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67.1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