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东地区 >>福建漳州 >>漳州名胜古迹

南靖土楼群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14日  共浏览460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南靖共有土楼15000多座,其中圆土楼386座、方土楼175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称“这里是土楼博物馆”。
    南靖土楼历史悠久,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半月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凸字型形等。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原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造成宽厚的楼墙,内建木结构房子,一座土楼一般要三、五年才能建成。土楼的特点是:坚实牢固,抗风、抗震性能好;楼内房间建筑结构、大小相同;大多数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楼内有水井,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便于防盗和防一切不测的事情;由于楼墙高且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冬暖夏凉。
    圆形土楼可分为小、中、大三个级别。小型的一般是二、三层的单环式,中型的是三、四层大直径或双环式结构,大型的四、五层大直径两环甚至三环式。南靖土楼三分之二以上是三层的,通常规模是每座有70至100个房间,可住20户100人左右。
    方形土楼,民间称“四角楼”,包括正方、长方两种。与圆形土楼不同的是,外周边线和内部空间都成矩形。方形土楼大都是三、四层,上百个房间的中等造型。楼中央只有一个大门出入。楼的东西南北方向都有楼梯。
    田螺坑土楼群 位于书洋镇上坂村,是闽西南山区土楼中最美丽、壮观的一处绝景。该土楼群共有5座土楼,中间一座是方楼,围绕四周的是3座圆楼和一座椭圆形楼,恰似一朵梅花开在大地上。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路秉杰考察后赞道:“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均为黄姓家族居住,黄氏祖先于明末定居田螺坑。清乾隆至嘉庆年间,黄氏村民开始建造土楼。在田螺坑土楼群中,居中的方形楼名“步云楼”,始建于乾隆五十八年年间(1793年),楼高3层11.4米,每层22开间,共66间,占地1393平方米。右上方的圆形楼名“和昌楼”,始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楼高3层11.6米,每层22间,共66间,占地面积1268平方米。左上方的圆形楼名“振昌楼”,始建于1930年,楼高3层11.4米,每层26开间,共78间,占地面积976平方米。右下方的圆形楼名“瑞云楼”,始建于1936年,楼高3层11.2米,每层26开间,共78间,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左下方的名“文昌楼”,为椭圆形楼,始建于1966年,楼高3层11.8米,每层32开间,共96间,占地面积1288平方米。
    田螺坑土楼群的五座土楼建在五层高低不同的台地上,从行驶在盘山公路的汽车上观看,时而圆楼在前,时而方楼涌出,景观不断变幻。由坡顶向下俯瞰,奇景乍现:四个圆环簇着一个方圈,像一朵梅花。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曾描绘田螺坑土楼群建筑是“上看如天上掉下的飞碟,下看如地上冒出的蘑菇,侧看如突兀出现的西藏布达拉宫”。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1999年秋到田螺坑考察时,写了一首律诗《田螺坑土楼群》,诗曰“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有,环球建苑出奇葩”。国内外许多建筑研究专家考察后这样评价:这是奇中之奇,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中国福建的土楼。近几年来,前往田螺坑考察的有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及中外游人数十万人次。田螺坑土楼群的图片、镜头,经常出现在海内外传播媒体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
    曲江河坑土楼群 位于书洋镇西12公里处。站在狮子山观景台上观看,可以从三个方位看到不同造型的3个土楼群体共29座。在右前方的一片开阔地与山坡连接处,坐落着绳庆楼、南动楼、东升楼、晓春楼、永盛楼、永荣楼、永庆楼等7座土楼。往左前方看,只见两条溪流在河坑山脚下交汇,形成了“丁”字水。沿着“丁”字的溪流岸边,分布着连盛楼、朝水楼、永贵楼、平山楼、春贵楼、裕昌楼、裕兴楼、阳照楼、阳春楼等9座土楼,其中圆形楼4座,方形楼4座,凹形楼1座。向左后方看,在曲江自然村里,有庆裕楼、庆南楼等13座土楼。曲江河坑土楼群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大多土楼有石雕、木雕和门联,如东升楼的门联是“东方赤子乡情乃吾人应效,升平海内一体为故土新兴”。
    南欧土楼群 位于书洋镇西部8公里处的南欧村。站在村后的小山上往下看,只见圆、方、梯形等形状的土楼星罗棋布,构成一幅美丽壮观的画卷,令游人陶醉。有三个特点:
    一是土楼集中,密度大。在一个小村庄内,分布着25座土楼,其中圆楼1座,方楼16座,梯形楼和凹字形楼各3座,交椅楼、似三角形楼各1座,是全县土楼密度最大的地方。
    二是历史悠久。在25座土楼中,300年以上的有2座,200年至300年的有11座,100年至200年的有10座,只有2座在100年以下。
    三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大多数土楼有石雕和对联。如裕源楼大门有副对联“裕后光前勤俭二字,源开流节什货一书”。
    下坂土楼群 坐落在书洋镇下坂村。在上坂村与下坂村交界处,登上观景台,极目远望,只见四周群山环抱,一条小溪从村庄流过,沿溪流两岸的平地和山坡上,分布着5圆7方12座土楼,犹如12颗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璀璨明珠。下坂土楼群分布在上节和坑口李两个自然村,其中上节6座:裕昌楼、聚源楼、声远楼、涧滨楼、辑光楼、永安楼,除永安楼建于1967年外,其余5座均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裕昌楼已有600多年。上节自然村居住的是刘氏家族,而坑口李的居民都姓李。在德兴楼、福兴楼、东阳楼、翰兴楼、东进楼、聚源楼等6座土楼中,2座已400多年,1座300多年,1座100多年,另外2座建于1967年至1969年,只有30多年的历史。
    下坂土楼群有两座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土楼,被人们称为“情侣楼”,这就是东进楼和翰兴楼。两座楼均为圆楼,建造时间都在1967至1969年;楼的建筑规模差不多,都是3层,高11米,直径东进楼43米,翰兴楼46米;东进楼每层32开间,共96间,翰兴楼每层30开间,共90间;现楼内居民都姓李。
    头土楼群 位于梅林镇西北9公里处,该土楼群共有8座土楼:永盛楼、东昌楼、福昌楼、华兴楼、永昌楼、东华楼、福兴楼、明华楼。站在头村山顶往下看,4座圆楼和3座方楼环绕着一座半圆楼,犹如“七星伴月”,因此,人们把头土楼群称为“七星伴月”土楼群。
    和贵楼 位于梅林镇璞山村,方形土楼,是简氏家族住宅。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93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贵楼最为奇特的是整座土楼建在近1300平方米的烂泥田上。初建第一层时,因为负荷过重而下沉倒塌。后来重建时先打下木桩,夯筑了四层,数年后看楼基稳定,才再建第五层。建这座楼共用20厘米口径的杉木柱220根,65厘米口径的梁材780支。经过200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安然无恙。
    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它的门楼上刻着一副楹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重训衣冠礼乐圣贤书”。在天井中心建了一厅三室的学堂,供族人读书。现在学堂内依然悬挂着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的“兴学敬教”和原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陈委员长赠送的“兴学利教”两块牌匾。在学堂左右各有一口井,水质截然相反,俗称“阴阳井”。右井水清甘甜可饮用,左井水混蚀不清供洗刷。更为奇怪的是两井水位皆高出地面。和贵楼高5层21.5米,是全县最高的土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140间,设四个梯道,一个大门出入。

Google
 
上一篇:漳州南山寺
下一篇: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7]
 · 北京大观园 [3650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76.5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