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墓室位于海拔158米高处,从牌坊到墓室平面距离700米,上下高差73米,陵墓面积8万平方米,共392级石阶。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根据他生前的愿望,中山陵于1926年3月12日奠基,1929年春建成,1929年6月1日进行了遗体安葬。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不仅寄托了海内外捐赠者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中山陵依山而筑,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谒陵至此,"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萦绕耳畔。墓室踞广场高差70米,拾级而上,高山仰止之情顿生。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音乐台]在中山广场南面。舞台面积近250平方米,台后建有弧形大照壁,壁高11.3米,宽16.7米,具有汇聚声音的功能。台前有弯月状莲花池。池前依坡而建扇形观众席,可容纳观众3000余人。
[流徽榭]座落在流徽湖上,亭长14米,宽9米,三面临水,一面傍陆,幽雅宁静,适于游人休憩。
[藏经楼]地处中山陵东面密林高阜,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藏经楼包括主楼、僧房和碑廊三部分,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现辟为孙中山的经典菱处,还展出奉安大典珍贵史料。
[光化亭]是陵区最精美的一座纪念性建筑物。亭为八角形,重檐飞角,全部用花岗石构建,不用一钉一木,设计与建造匠心独运,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