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叶巴寺是宁玛派(红教)寺院,是四大隐修地之一。始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其爱妃芒萨赤尊公主所建的修行神庙之一,后来几经扩建,形成了紧紧嵌于崖缝壁间的扎叶巴寺。其一大特色是以洞立寺,洞寺合一。与四周山体表面只有浅浅一层草皮的山峰截然不同,扎叶巴充满了自然之灵气。山上松柏挺拔、茂密翠绿,山下清泉涓涓、溪水潺潺流淌。春夏季山花烂漫,百鸟齐鸣。扎叶巴神殿就掩映在山崖之中,别是一幅景色。现存山洞十数个,其中松赞干布修法洞兴建得较早,位于半山峭壁上,原洞内有佛龛、古老壁画及松赞干布的塑像,现佛像已毁。洞的周围修建寺庙,后经多次维修扩建,形成有名的大寺。
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倡兴佛教,从印度请人来弘扬佛法,距修法洞不远处,原有一间钟房,内悬铜钟一口,钟铭两圈,回环,从文字形体笔势来看,应为吐蕃时期文物。今钟已下落不明。11世纪,古印度高僧阿底峡曾在这里著书立说和讲经,此处有他的故居和修法洞。
地址:
拉萨市达孜县扎叶巴沟
电话:
0891-6650827
开放时间:
全年 9:00-17:30
门票
30元
旅游时节
四季皆宜
交通指南
大巴车:昭寺广场7:30~8:00所耶巴寺的班车,往返20元/人。班车一般下午12:00~1:00返程,要和售票员或司机咨询好返程时间,以免误了回程车。
小贴士
高原反应
因人而异,未上高原前很难预知。身体弱者未必反应大,体魄健壮者未必无反应。每个人的反应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瘦人好于胖人,女士好于男士,矮个子好于高个子,年轻者好于年老者。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后,人体出现的调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脉搏(心律)频率:平原地区正常脉搏为72次/分,初到高原时脉搏可增至80~90次/分,个别人可达100多次/分,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可恢复。
2、呼吸:呼吸系统轻度缺氧时,首先表现呼吸加深加快,随缺氧加重呼吸频率也进一步加快,人们呆感到胸闷气短。适应后,会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3、血压:平原地区正常收缩压为11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虎作伥0~80毫米汞柱。初进入高原后,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使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保证心脏冠状动脉、脑血管内的血液供应。适应后亦会恢复正常。
4、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轻度缺氧时,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如情绪紧张、易激动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
进入较高海拔地区后,则由兴奋转入抑制过程,表现嗜睡、神志谈漠、反应迟钝。少数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甚至昏迷,若转入低地后会恢复正常。神经症状的表现轻重常与本人心理状态和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的人,反应就多些;相反,精神愉快者反应就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