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国宗教 >>藏传佛教

什么样的善知识是圆满的善知识呢?
  发表日期:2021年8月9日  共浏览133 次   出处:夏坝仁波切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第一、未违犯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和密乘三味耶戒:

  用菩萨戒来规范自己的内心,用别解脱戒来规范自己的外在行为,密修密宗三味耶戒(密宗不可逾越的金刚誓言。)

  第二、广闻博学:

  了知显密一切教法,就是俗话说的博学多才之人。

  第三、对无边的众生如母对独子一样慈爱,具备大悲心。

  第四、通达显密:

  就是精通外在的戒、律、论三藏经典和密宗的四续金刚密法,如不通达,就像刚才讲的那个医生的例子一样,他只能治感冒、头痛。

  第五、显现端正:

  依靠修持与自相续,显现殊胜端正功德,也就是通过自己得到的证悟把自己调伏得非常圆满,还要修四摄,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以布施、爱语、同行、共事来摄受弟子。密宗金刚上师还有许多特殊的条件:

  (1)成熟相续:

  必须具有一个能够不间断的灌顶传承,如果没有灌顶传承,就是讲了很多法都不可能有加持。

  (2)净持律仪:

  不但是受了灌顶,而且灌顶时所受的戒律,绝不违犯。

  (3)相续调柔:

  烦恼和分别心越来越弱。

  (4)通达密乘金刚的基、道、果:

  基是基础,道是修法,果就是所得到的果等。一切密乘非常通达。

  (5)修念圆满:

  对所受的每个灌顶都修持得非常圆满。

  (6)解脱相续:

  至少在现量或比量以上能够得到性空正见,如果没有得到证悟的话,就无法让别人解脱。

  (7)唯求利他:

  具备慈悲心,不为个人名利,完全是为利益众生而传法的一个师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上师。

  (8)琐事鲜少:

  要断除今生世间法的贪执,因为,今生的贪执还在,修持就根本不如法。

  (9)精进修持:

  为了解脱、利众精进修炼正法。

  (10)厌世劝他:

  发出离心,若无强烈出离六道的心愿,根本无法解脱。

  (11)摄受弟子:

  非常善巧、方便地调伏弟子内心的一切烦恼,让他变得非常清净。

  (12)具有加持:

  就是具备教言的加持和传承的加持等等。

  这些就是作为密乘金刚上师应具备的条件。

  在这里巴珠仁波切也讲了一些不良现象。他说有些自相续中无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却自以为是的人,还说自己是某某上师的儿子,某某贵族的儿子、子弟,应胜过他人,所传的法也理应正确,这种传法好象婆罗门的传承。因为,婆罗门没有严格的修持,婆罗门的儿子就是婆罗门,可以担任婆罗门的最高职务,是不是成就者并不重要。因此,不要因为是活佛的弟弟,我们就觉得他了不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释迦牟尼佛的弟弟提婆达多,他是佛的弟弟,但修法最不精进的是他,死后下地狱的也是他。另外,还有一些人虽然具有少许闻、思、修的功德,但不是为寻求来世清净心而修持,而是担心失去某一利益,或上师的地位,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今生的目的,这就不是如法的善知识。

  今天我讲善知识的标准并不是让善知识、上师的标准有所降低,更不是自我称赞,因为我在北京时遇到了类似的事,当时内心非常悲痛,眼泪都流出来了。我当时想,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发展到今天这种状况该怎么办呢?这种人整天在外边东跑西窜,无处不走,而德行好的善知识在寺里又有那么多事情解决不完,不像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闲着没事干。因为,他讲了一百天,而你讲一天的效果是很小的,这就大大影响了我们正统的藏传佛教,也影响了正规的善知识和佛法。我当时的确哭了,我认为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做的任何事应当考虑到如何才能使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永住世间。当前,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外在的压力、内在的混乱,我们应该以正直心和正义感共同携手,把完整的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弘扬广大,弄得红红火火!

  我们还应该用真正的佛法和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周围不信佛的人也能产生信仰。如果我们不能调伏自己,人家就会耻笑我们,同时也对佛教造了很大的恶业,因此,我劝诸位善知识、诸位居士,以及所有对佛教事业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同修,共同携起手来,修行正法,弘扬正法。


Google
 
上一篇:生命的目的
下一篇:善知识的标准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8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32]
 · 北京大观园 [3626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4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28.98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