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国宗教 >>中华佛缘 >>佛教经典

佛教修行中的讲到的忍辱
  发表日期:2021年7月27日  共浏览274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大乘释教讲六度,也叫六般若蜜,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其间这个忍辱,很难被一般人了解。尤其咱们中国人自古考究“士可杀不行辱”,释教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咱们去修忍辱,这确实是个问题。


其实释教所说的忍辱,并不是让人硬憋着。要是那样的话,就等于自己给自己积聚负能量,早晚有一天会憋不住了,一旦迸发,那就要出大事。释教的忍辱有以下三种意义:


一,忍辱是为了更好的修行。什么是修行?便是修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言行。修行从哪里修?就从最难的当地修起。什么最难修?便是忍辱。咱们中国人很重时令,宁可杀不行辱,把辱看的十分重,那就从这里改,这点要都能改了,其他的就都好说了。


那忍辱便是不知羞耻,被人当软柿子捏吗?当然不是呀,忍辱是为了让咱们改变坏脾气,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不要受一点委屈就怨天尤人,不要做什么事都没有耐心、没有意志,这是修忍辱的目的,但不要把忍辱当成懦弱的托言。


忍辱不是善恶不分,见死不救。如果看到女孩被流氓凌辱,坏人在行凶,外敌在侵略,那咱们还能无动于衷,冷眼旁观吗?不能。那就不是忍辱了,那叫没良知。学佛是为什么?是为了明心见性,恢复咱们的自性本心,良知便是本心自性。如果连良知都没了,你还学什么佛呢?



二,忍辱的忍字,有化解的意思,不是让你憋着。怎样化解?要有才智,要明晰事物的实质。


别人找咱们费事,对咱们发脾气,对咱们大发雷霆,是因为他心里有问题,想不开,负能量满满,需要发作出来才痛快。你要不让他发作,他就会憋出病来,或者闹出更大的事来。所以咱们就先无条件的承受,让他先发泄出来,当他的垃圾桶,这也等于在帮他,救助他。当然,不是什么都要承受,他要杀人你还能承受呀?那你脑袋成榆木疙瘩了,学佛必定要有才智,懂得轻重缓急,不能学呆了。



在忍耐别人发脾气,咱们当垃圾桶的时分,记得必定要把垃圾桶的底卸掉,可不能把他这些垃圾积聚在自己身上,让那些负能量即来即去,丝毫不留,否则自己就憋出病来了。要理解,无常才是真理,别人喜爱你、讨厌你,都是无常的,不要挂碍在心。你若跟他一般见识,跟他生气,这佛就等于白学了。



三,忍辱是要咱们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人在争吵的时分,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对方是越看越不顺眼,所以才越吵越凶,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升级成一场大战。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的爱,也没有平白无故的恨,当咱们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时,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为什么他讨厌我?为什么不找别人,专找我呢?然后咱们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做的有欠缺。不要一遇到事就怨天尤人,要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再想办法化解。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如果大家都挑对方的缺点,朋友也会变成仇人。有十个朋友,或许显不出什么来,可是有一个仇人,就够你费事一辈子的。所以要转恶缘为善缘,这不可是协助别人,更是协助自己,摆脱自己。


所以,要理解忍辱是怎样一回事,忍辱不是让咱们硬憋着,更不是善恶不分,尽管有时分表面上吃点亏,但实际上是在帮咱们还账,帮咱们摆脱,一起也是在对治咱们的嗔恚心,检验咱们的修行功夫。

每一个层次都什么意思?


榜首:“生忍”


“生忍”可以说是一种极高的忍辱境地,当辱境现前时,又无法回避,又不能抵抗时,只能让自己强忍过去,似如被人逼供,挨揍一般,但却无法躲避,这种忍耐让人心如刀绞,痛苦万分,故叫做“生忍”。

第二:“力忍”


“力忍”与“生忍”又不同,如当辱境现前时,咱们不与其发作正面抵触,而是借助各种办法,竭尽全力,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将其压下去。古语有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故当逆境现前时,仰仗佛力加持,让自己的忿恨之心缓解,安定下来。这种忍辱有必要常令佛号,佛号若断则嗔心易起,故叫做“力忍”。

第三:“缘忍”


“缘忍”即是当辱境到眼前时,以才智来反观当下,懂得缘由观果,反思为何无故受辱,辨晓其间缘由。若平白无故受其凌辱,或许是业力照的果,如今随业受报;若非业障缘由所报,按佛家的意思便是外力所造。若可以作受报想、还账想,从忍辱精进中中领悟修行的真谛,天然就能做到委曲求全,不生嗔恨心,故叫做“缘忍”。

第四:“观忍”


“观忍”便是辱境现前的时分,用般若才智来观照身心世界,已然佛家以一切诸法原本无相、无我相,哪里还有我被凌辱、以及所辱的境地呢?已然空之我相与所空之辱境,要知二者皆空,则中心的辱相也了不行得。因此,若能以般若才智来观空性,万恶的嗔恚心即不复存在,这就为“观忍”。

第五:“慈忍”

慈忍”的意思便是当辱境现前时,不但不生起嗔恨心,反而生起大慈悲心,哀怜悯念:“此人实在愚痴不幸,无理取闹,妄生枝节。现在对我毁辱,我则忍耐以德报怨。如若对别人恣意毁辱,定受缘由果报,种下毁辱的恶因,更严峻的乃至发作人命伤残,要受到法律制裁,将来亦遭缘由果报。”因此,菩萨能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便利教化,能令其醒悟,断恶修善,懂得知过必改、重新作人,故称为“慈忍”,受忍辱,故能以大慈悲心去感化别人。

以上的第三点的“缘忍”,第四点的“观忍”和第五点的“慈忍”统称为“理忍”;而榜首的“生忍”和第二的“力忍”则归于“事忍”。就如咱们“不发火,可是仍是说被气晕了”,这便是采用事忍中的生忍在修忍辱,这种忍辱力较为有限,才会造成气晕的成果。所以贤者告知咱们,要精进学以致用,用佛法的才智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辱境,方得身心大自在。

杰出的释教领袖赵朴初先生曾在《忍字高》上有云:“文明礼貌为美,粗暴蛮横最丑,忍得一时之怒,免得百日之忧。”佛家的经典《遗教经》佛陀有云:“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欣忍耐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才智人也。”可见,能得忍辱精进修行者,也是一种大才智。对于佛家的五个忍辱层次,你有什么观点,你能做到你几层呢?欢迎一起探讨!


Google
 
上一篇:佛教禅理中国演变出来的小故事
下一篇:佛教禅理的智慧和名人名句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7]
 · 北京大观园 [3624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06.2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