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美丽中国 >>地貌景观 >>西岳华山

关于登华山的一些建议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6日  共浏览498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首先,做为华山人,并且常年在华山上下生活,深感游客登山的一些不便与难处,所以写些日常上山的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对游客有些许的帮助。
1 奇险天下第一山,绝非浪得虚名,值得一爬。长久以来,予自认为华山之所以在历史上名气不甚响亮,是因为她太险了,历史上的名人以及文人骚客大多是胆小鬼,加之清代以前通往主峰(天外三峰)的道路甚不通,他们无法领略华山的神韵与美,所以华山就一直像一个深藏不露的大侠客抑或一位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等待你我领略!
2 强烈建议来华山前好好了解下华山的知识,好好准备下行程,其实出门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就像朋友一样,了解了就不陌生了,就不至于被忽悠了。
3 华山的管理与一些先进景区的管理比起来还是有一些瑕疵的,有待完善。希望华山的管理越来越好,越来越人性化,不管是对于游客也好,还是当地居民也好,以人为本才是硬道理,没人了,一切都没有必要了。希望大家相互理解下!
4 现在说下实在的,出门旅游其实就是钱往外游,但最重要的就是钱花了要愉悦身心,否则就没必要了。好好游览一次华山,除过你的来去路费盘缠,对于工薪阶层、平头百姓和我们学生来说,三百到五百圆足矣!(华山自96年东山门亚洲第一索开通后就结束了自古华山一条路一条路的历史,其实1949年解放军智取后华山就已经结束了这个神话。听说现在在瓮峪又要建西线索道了,本人甚不支持,风景名胜最好还是保持原貌比较好,过度开发的后果不言自明。现在东西山门门票都是一百圆,淡季优惠的、军人学生等都有优惠。A东山门上山:先要坐十圆的旅游车到索道下站,坐索道单程六十往返一百一十圆,直达北峰。抑或步行智取华山路直达北峰,只需体能o(∩_∩)o...。然后继续前进!B西山门就是原来的自古华山一条路,直上太华极顶,笑傲江湖,领略华山论剑之豪情!两路同殊,门票加之路上的消耗,三五百圆足矣!)
5 目前很多朋友对于白天或是晚上登山有很多分歧,在这我建议还是白天上山比较好。现在很多人都是夜晚爬山,然后看日出,翌日返程。这样即累人又累心,相信很多朋友都体验过这种感受!如果条件允许,白天上山,最好是下午,然后山上住一宿,次日下山。很多朋友晚上上山,什么都看不到,就为那个日出,太难了,因为华山日出不是天天都有的。更有甚者,只为看日出,颠倒了来华山的目的。看着他们身心俱疲的样子,实在同情。好好领略华山的美景才是主要的啊!其实一天也可游览华山的,只是对于体能和时间要求都比较高,早上上山,下午返回,时间很赶,一般人很困难。
6 对于坐索道好还是爬上去好?这就要看自己的综合实力了。现在一般坐索道的都是从西安过来的游客,经济条件好,大多是成年人。建议一般还是爬上去比较好,因为我们年轻,一生一次。如果体能确实有限,下山时坐索道也很舒服的,亚洲第一索,不错的。
7 上山前准备些登山必须品,先把肚子补充下,但不要吃的过饱。山下的小吃还是很实惠的,当地风味凉皮、凉粉、大刀面、肉加馍等便宜实惠,十圆左右饱了o(∩_∩)o...!山上也有商店东西当然比山下贵些,可以理解,代价高啊!地图、手套之类的需要就带着。
8 关于当地民风还是很淳朴的,只是很多人财迷心窍,忽悠游客,实在不该。我也去过很多地方了,都一样。只要不牵扯经济利益,你客气些人家自然会客气。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么!好人坏人都是有的,就看你的表现了。现在当地的治安是很好的,一般不出现什么不可抗力,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可以上山的。不过冬天积雪太大偶尔会封山的。
9 华山一年四季都是有别样的风景的,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韵味!春有生机,活力活气;夏有活力,云海披靡,避暑胜地;秋有收获,常来坐坐,获益良多;东有积雪,银装素裹,冷的哆嗦!
10 不管什么时间来,山上与山下的温差还是很大的,毕竟华山海拔有两千多米的(最近一次权威测量是海拔2154.9米)。特别是夏天来,准备些御寒衣物还是很有必要的。

Google
 
上一篇:华山东峰
下一篇:恒山简介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8]
 · 北京大观园 [3624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32.03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