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城脚下的北海大桥,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是老北京城内最大的一座桥,它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古石桥。
明清时期因太液池本叫金水河,所以在元朝时称北海大桥为金海桥,又叫御河桥。石桥中有代嘉靖皇帝所建的牌坊,桥西牌坊的匾额是“金鳌”,桥东牌坊的匾额是“玉”,故称“金鳌玉桥”。
北海大桥主体长约180米,加上两头桥堍总长将近157米,其整体建筑非常讲究,有皇家气派,其共有八个厚度相等桥墩,九孔拱券,券顶都有一螭状吸水兽头,这是该桥独有的造型。随着北京交通发展的需要,北海大桥经由初建、拓展,大桥的车行道全部改成了沥青路面,其两侧白石栏杆下也加设了步行道,两侧的石望柱与石护栏全部换成了铁栅栏,改善了交通,但造型美观大方的古桥了却在难觅其历史风采。
然而,北海大桥的巍峨历史并不会因其外观的变化而变化,它早已经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这座近600年历史的老桥依旧散发着历史魅力,古色古香的韵味,如诗似画的意境,共同组合出“湖光澄素练,太液动春风。”的绮丽多采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