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华美食 >>健康厨房 >>烹饪技巧

哪些食物最适合与木耳做配菜
  发表日期:2021年4月4日  共浏览202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黑木耳誉为*的天然清道夫。也是*肠道的清洁工。黑木耳独有的软化血管,补血益气,护肠功效,赢得人们的好口啤。所以人们也喜欢买一些黑木耳回来烹饪养生,那么说到这里,就要想到了,黑木耳与什么食物一起搭配,达到的效果更胜一筹呢。

木耳与配菜功效

蒜苔和木耳:两者同食有益养胃润肺,凉血止血,降脂减肥等功效

莴笋和黑木耳:两者同食有益气,养胃润肺,降脂减肥及降血压的作用。

银耳和木耳:两者同食有益气润肺,养血养颜的作用。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肺心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黄瓜和木耳:两者同食可平衡营养,有减肥的功效。

木耳和海带:两者同食有清热解毒,补中生津,降压,防动脉硬化,减肥等作用。

芦荟和木耳:两者同食有通便清热,杀虫等功效,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显着的疗效。

猪腰与木耳:对久病体弱、肾虚腰背痛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卷心菜与木耳或虾米:补肾壮骨、填精健脑、脾胃通络、强壮身体、防病抗病。

鱿鱼与木耳:含丰富蛋白质、铁质及胶原质,可使皮肤嫩滑且有血色。

黑木耳和什么搭配做菜好吃

炒木须肉 水发木耳30克,鸡蛋4只,瘦肉50克,熟笋50克,葱30克,料酒、味精、酱油、精盐、素油等适量。 将木耳、瘦肉、熟笋、葱分别切成细丝备用。将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待炒锅放油烧热后,倒人蛋液翻炒出锅。原锅上火放油烧热后,投入葱丝、肉丝,煽炒,加入料酒、笋丝、木耳丝、精盐、味精、酱油翻炒数次后,再将炒好的鸡蛋下锅,一起翻炒均匀,起锅即成。

木耳炒腐竹 水发腐竹150克,水发木耳100克、花生油50克,鲜汤150克,酱油、盐、味精、葱花、姜丝、蒜片、水淀粉各少许。 将腐竹切成片;木耳洗净,切成小片,炒锅置旺火上,放入油,待油热后,用葱花、姜丝、蒜片煽炒,然后加入腐竹、木耳、汤、酱油、盐、味精,烧开后,用水淀粉勾芡,点明油,出锅即成。

海鲜木耳 木耳水发。把海鲜酱油和辣根(芥末)调成汁,用木耳蘸着吃即可,非常简单,我家常吃。木耳凉拌三丝 木耳、黄瓜、粉丝、麻油、葱,姜、胡椒粉、盐、黄酒、味精各适量。 木耳、黄瓜切丝,再将木耳丝、粉丝在开水内烫一下,沥干水分,加入黄瓜丝、麻油、黄河、盐等调料,拌匀即成。

糖醋木耳 水发木耳300克,荸荠50克,酱油30克,白糖20克,米醋15克,湿淀粉5克,鲜汤25毫升,熟花生油50克。 木耳用冷水浸发洗净,沥于水分用刀切片;荸荠洗净去皮,用刀拍碎。炒锅上火,倒入花生油40克,烧至七成热,把木耳、荸荠同时下锅,煽炒片刻,加酱油、白糖、鲜汤,烧至沸后用湿淀粉勾荧,再加入米醋,淋上熟油10克,起锅装盘即成。

木耳炒肉片 水发木耳25克,瘦肉ID0克,油菜薹100克,酱油15克,茶油40克,葱、姜、黄酒、盐各少许。 将肉切成薄片,油菜薹切成同样大小薄片,葱、姜切成丝。炒锅内放人茶油,烧热后放入肉片和葱、姜,快速拌炒。至肉片变白时,放人黄酒,再放入油菜、木耳、酱油、食盐,待油菜蔓、木耳炒透即成。

凉拌黑木耳原料:黑木耳、胡萝卜、香菜、红辣椒、葱姜蒜、植物油、生抽、盐、香醋、糖。

做法:1、黑木耳用冷水泡发后,剪去根蒂,撕成小朵;

2、锅中放清水烧开后,入黑木耳汆烫3分钟捞出,用冷开水洗去表面粘液;

3、胡萝卜去皮切成牛眼片,入沸水汆烫1分钟捞出;

4、葱姜蒜切末放小碗里,植物油烧热后浇在上面烹出香味;

5、按照自己口味加入适量生抽、盐、香醋、糖调匀成味汁;

6、黑木耳和胡萝卜一起放入碗里,将味汁倒入,撒上香菜末和红椒圈拌匀即可。

想把黑木中吃得更有营养,并且烹饪得更美味的话,记得黑木耳的最佳搭配食材哦。因为与黑木耳最佳搭配的食物,一起烹饪的话,味美不用说,而且两者食材一起,才可以发挥出两倍的营养。


Google
 
上一篇:家有妙招 "过味"菜肴巧补救
下一篇:炒菜放白糖的4大好处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4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32]
 · 北京大观园 [3656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9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882.8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