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人文北京
北京住宿
畅游北京
西北地区
华东地区
中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南地区
国内旅游
当地玩乐
文旅中国
环球旅行
出境旅游
走遍中国
大众医养
户外运动
自驾旅行
中国宗教
中华民族
中华美食
中医特色
中医疾病
中医文化
美丽中国
China Tour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华北地区
>>
坝上草原
>>
围场坝上概况
坝上草原历史文化
发表日期:2009年8月17日 共浏览
605
次 【编辑录入:
admins
】
字体颜色:
选择颜色
黑 色
红 色
黄 色
绿 色
橙 色
紫 色
蓝 色
褐 色
墨 绿
深 蓝
赭 石
粉 绿
淡 绿
黄 灰
翠 绿
综 红
砖 红
淡 蓝
暗 红
玫瑰红
紫 红
桔 黄
军 黄
烟 灰
深 灰
灰 蓝
【字体:
放大
正常
缩小
】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坝上草原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坝上草原,是游牧民族活动的“T型台”。这里秦代属上谷郡,西汉属上谷北境,东汉、魏晋时是鲜卑人之地,北魏时是御夷重镇,也是辽、金、元、清历代帝王的避暑胜地。辽代萧太后梳妆楼,历尽千年沧桑,至今仍屹立在闪电河畔,金代景明宫、元代察汗淖儿行宫、清代胭脂马场、狩猎场、张库古商道、明代长城和古烽火台及元代宏城遗址、九连城遗址等一大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迹,至今尚存。辽代在燕子城,到这时开始有了旅游。城中的“清凉殿”专供皇室游猎用。在历史上,几千年来共有两次堪称“出线”,一是中都建制,二是清中期经济高潮。先者因为政治因素,坝上草原成为全国注目的旅游地,后者因为张库大道的开通,中原与外蒙贸易,坝上开始“开化富裕”。清王朝时期是坝上草原的辉煌鼎盛时期。自公元1681年到公元1863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在围场举行“木兰秋狝”的次数就达到了105次之多。通过“木兰秋狝”,起到了“肄武绥藩”、巩固边防的作用,木兰围场也便以其独特的地位而载入史册。
由于坝上地处要塞,夏季水草丰美,自古就是名人驻足的地方。早在辽代时,辽圣宗、兴宗、道宗皇帝十几次到坝上的鸳鸯泊—一带游猎避暑。
坝上历史悠久,草原文化深厚.,700年前成吉思汗在这里指挥了金元大战。大德十一年(1307),元武宗:建行宫于旺兀察都(白城子)之地,立宫阙为中都,都城与宫阙仿大都(北京)而建,与大都、上都、 和林并称为元代四大都城,这里成为皇族避暑、狩猎、接见外域使臣的地方。
坝上在明清前受草原民族影响,盛行歌舞、羌姆舞、摔跤、射箭、赛马。后来由于汉人大量迁入,坝上盛行“二人台”,这种由晋北、河套地区传来的剧种,在坝上演变成“东路”二人台,它节奏明快、高亢明亮。东路二人台流传于尚义、张北、沽源一带。一年一度的“庙会”则是草原佛教盛行时留下来的。因为举行大规模祭祀往往伴随物资交流,尤其是马牛羊买卖,所以到了现代,还有牧畜交易大会,百姓俗称“庙会”。
现代史上,名人坝上行踪更多。九一八事变前后,冯玉祥、吉鸿昌驻防过这里;宋哲元的29军在这时同日军作过战。日军东条英机从长春飞到坝上指挥对华北的进攻。1934年,蒋介石亲临布置防务,登城览视塞外风光,说“我—向局处南方,今能一品塞外风光,何幸如之”。
1958年,郭沫若率领全国文联参观团到坝上,其中有叶圣陶,肖二等多位名人。自92年以来小平同志、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到坝上看望村民、视察民情、开展再造三北防护林等工作。
这里环境独特,气候温凉,是华北著名的避署胜地, 境内中都草原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组成部分和精华.,生态系统完整,有"沙平草远望不尽","风吹白草天无际", "深草卧羊马"之咏。
风云岁月故去,坝上草原辉煌再来,坝上旅游方兴未艾, 张北、沽源、丰宁、木兰围场等坝上草原以文化浓郁的草原风情和优质的服务,喜迎八方游客。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Web
www.visitcd.cn
www.seeinchina.cn
www.medtranslation
上一篇:
坝上草原简介
下一篇:
坝上草原特产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 全 部 内 容 ==
== 按 标 题 ==
== 按 内 容 ==
== 按 作 者 ==
== 按 关 键 字 ==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Web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
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
[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66.00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