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北地区 >>承德市 >>承德外八庙

布达拉宫御碑亭
  发表日期:2009年8月16日  共浏览623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普陀宗乘之庙碑亭
碑亭:平面成正方形,三开间,重檐黄琉璃歇山瓦顶,下有白石须弥座,白玉石栏杆,四面开拱门。碑厅内并排矗立乾隆亲笔撰写,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三通巨碑。中间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了此庙兴建的历史背景。东西两通分别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和《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记述了土尔扈特部蒙古以10万人生命为代价逃离沙俄魔爪、重返祖国的壮举及清政府优抚安置土尔扈特部的史实。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好教材,也是我国各民族团结、抗击沙俄侵略的历史见证。
  土尔扈特部东归壮举
  16世纪,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居住着土尔扈特、准噶尔、和硕特、社尔伯特等厄鲁特四部。16世纪末,这四部结成联盟。17世初,土尔扈特首领与准噶尔首领不合,为避免冲突,土尔扈特部西迁至地旷人稀的伏尔加河流域。18世纪以后,沙俄势力逐渐扩展到伏尔加河流域,远离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陷入了繁重的徭役、赋税、残酷的刑法、沉重的军费的灾难之中,特别是让他们放弃黄教、改信东正教的宗教迫害,使土尔扈特部人民忍无可忍。他 们顽强地反抗着,坚持着独立,并始终与清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时常派使者向清政府“奉表入贡”,并到青海、西藏等地熬茶礼佛。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阿玉奇汗遣使借道西伯利亚,历时两年,由库伦到北京,“表贡方物”,表达赤子之心。康熙非常感动,派图理琛等人组成使团前往伏尔加河慰问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欣喜若狂,盛情款待祖国的亲人。
  1758年,阿玉奇66曾孙渥巴锡继承汗位。沙俄多次强征土部兵员,仅俄、土之战(沙俄、土耳其为争夺入黑海的海口),土部就死亡达七八万之多,并传言“今十六岁以上者尽赴敌,是欲歼灭土尔扈特人”。土尔扈特人民无法忍耐,灭族之灾逼迫他们拼命反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渥巴锡召集全部战士焚烧一切舍和船只,义无反顾地率33000户、计169000人,驱赶着骆驼、羊,冒严寒,浩浩荡荡地在草原和沙漠中开始了东归祖国的征程。他们凭着“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的心声,不顾沙俄、哈萨克、吉尔吉斯、巴吉士兵的围追堵截,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约有10万人倒在了东去的路上,丧失了所有的牲畜和财产,为回归祖国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于第二年七月回到祖国。
  乾隆皇帝下令调拨20万两银子的粮食、布匹等物资接济他们,安置在伊犁河流域居住。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乾隆在避暑山庄隆重召见渥巴锡一行,封涅巴锡为卓里克图汗(意思是英武、勇敢的汗)。并让渥巴锡等人随往参加了普陀宗乘之庙落成庆典。为纪念土尔扈特部的英雄壮举,乾隆皇帝亲自撰写碑文,下令将碑立于普陀宗乘之庙碑亭内。

Google
 
上一篇:布达拉宫金顶
下一篇:小布达拉宫五塔门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3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9]
 · 北京大观园 [3624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33.5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