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后,孟姜女在家里,洗衣织布,孝敬父母不说, 每日一想起丈夫范喜良,就不禁心如刀绞。青壮年都被抓去当夫当兵去了,只剩下些老弱妇孺,还要派捐税军需。这日子可怎么过呀!双方父母相继亡故,只能请邻里的老人和妇女们来帮助草草安葬。剩下自己孤单一人,独守清灯。每每听蟋蟀悲鸣,夜莺晚唱。修长城的将士们死伤大半的消息不绝于耳,范郎怎么样了?是死是活?在家里去哪儿打听去啊?于是她就再也坐不住了,为丈夫缝制了几件衣服,不顾乡邻们的劝阻,便毅然上路了。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 忽听一阵砸门声,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风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这天,她看见了几道看上去像是长城的石头墙,心里很高兴,这就是范郎垒的呀!可是近前一看,却是大山的砾石所化。顿时觉得浑身筋疲力尽,全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醒过来,才发觉自己躺在一位老大娘家的热炕头上。喝过老大娘给她做的汤面,孟姜女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身子出了点汗,觉得轻松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 想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问她 :“您大嫂,这是去干啥?”孟姜女说 :“去找修长城的丈夫。”“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 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叨 :“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大娘一掉泪,令孟姜女想到找丈夫咋就这么难,路咋就这么难走,忍不住又哭起来,伤心劲儿就别说了,眼睛都哭坏了。她泪眼涟涟地问 :“这儿是哪儿?”大娘说 :“这儿是平谷的泉水峪。”又劝她 :“别再哭啦,眼睛哭坏了这可怎么看路啊?”孟姜女越发哭泣不止。大娘见她双眼哭得红肿,要出血了,便说 :“我领着你到山崖子下泉眼那儿洗洗吧。”孟姜女点点头。大娘领着孟姜女往山崖子下走,身上还背了个装水用的大水葫芦。孟姜女果然听见前边山崖子下传来泉水汩汩流淌的声音,她们来到了那泉眼边,喝了几口山泉水,又捧起泉水洗了洗脸和眼睛。大娘说:“多洗洗,洗了好清爽。”孟姜女又捧水洗了洗脸和眼睛。没想到刚过了不大一会儿,眼睛的红肿就全都消退了,而且还比以前更清澈明亮了。孟姜女有几分高兴,这样就又能继续去寻找丈夫了!于是就对着那山泉眼双膝跪拜。当想跪拜大娘时,大娘赶忙搀扶起她,说 :“都是穷苦人,还谁拜谁。”说完拿下身上背的大水葫芦,汩汩灌满水,递给孟姜女,说:“孩子,你路上带上它,渴了喝一口,它能帮你的忙。”孟姜女接过水葫芦,千谢万谢别过大娘,继续寻夫赶路。现在这山泉眼还在,名叫洗眼泉,又叫圣泉或泪泉。孟姜女带着泉水峪水葫芦千里寻夫的传说,也成就了一篇千古绝唱。今天,平谷大华山镇的泉水峪村的泉水仍然流着,泉水旁边孟姜女的石塑像掬水而饮……
以历史为载体的故事,流传于故事中的现实,就这样在人们的记忆中代代传承。时间和历史是根基和底蕴,让人们传颂千年的是故事中千年不变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操。也正是这种对美好心灵向往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千万的美丽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