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北京 >>文化北京 >>古都风韵

平谷非遗文化,藏在时光里的历史瑰宝
  发表日期:2021年2月12日  共浏览32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成都的街头,还有藏在平谷里的文化瑰宝......平谷地处北京东部,钟灵毓秀,历史悠久,平谷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这个地区独有的灵秀之气。

西杏园业余评剧团,李文正是西杏园村的老艺人,因生活所迫六、七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天桥学评剧,由于天资聪颖演过评剧的各个类型角色,一生积累了丰富的评剧艺术精华。新中国成立后回到他的故土平谷区王辛庄镇西杏园村,组建了西杏园评剧团。主要剧目有“花为媒”“大赶船”“小赶船”“井台会”“回背记”“万花船”“王女哭坟”“七人贤”“三女除霸”“桃花庵”“打狗劝夫”等30余个剧目。由于唱念使用普通话,加之北京有喜爱评剧的传统,因此尽管现代生活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生于民间,寄寓着百姓的好恶爱憎、理想愿望、道德观念的评剧艺术在平谷依然有很深厚的观众基础。

洙水皮影戏,“皮影戏”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据资料记载,平谷的皮影戏由滦县、乐亭一带流传过来,属于冀东皮影戏,现在称唐山皮影戏。而金海湖镇洙水的皮影戏的根源在甘肃兰州,继承了北方皮影戏的演唱特点。距今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洙水影箱影响了平谷东部一带的皮影艺术的发展,在它的周围出现了海子影箱、胡庄影箱、水峪影箱等等,他们的演唱艺术都是从洙水老艺人那里传承而来,当时洙水影箱的演唱艺术和表演艺术在整个平谷境内首屈一指,皮影戏团体逐渐在平谷区发展壮大起来。

平谷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历史悠久。鼓书艺术在当地更是流传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平谷调”,或称“平谷大鼓”。“平谷调”由家居平谷南太务村的王宪章创建于1880年左右。在其近140多年的传播的过程中,曾出现过“铁板大鼓”、“落腔调”、“乐亭大鼓”、“铁片大鼓”等称谓,根据唱法不同又有“小口平谷大鼓”,“大口平谷大鼓”之分。平谷调在其传承过程中形成两条传承线,第一条为平谷乡土线,是以第一个把“平谷调”带到关外的艺人王宪章为创始人,活跃在平谷本乡的鼓书艺人有家居马坊镇李蔡街的蔡连元及其弟子周柏如、李金萍,张永发弟子杜润启等人。王宪章所创“平谷调”产生的另一条发展线,是以北京、天津、沈阳等城市为主要演唱区域的城市线,传承发展的代表人物是王宪章的关门弟子王佩臣。


Google
 
上一篇:藏在大山深处的神秘古寺,居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平谷旧八景——独乐晴波与石室清风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3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23]
 · 北京大观园 [3655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8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13.28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