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畅游北京 >>西城文旅

文津街
  发表日期:2021年1月24日  共浏览504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文津街不长,但颇有名气,它在北海公园西侧,与府右街为邻。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在这条街上有历史悠久的北京图书馆;而它之所以被命名为“文津”又与这图书馆有直接关系。

北京图书馆是中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一座图书馆。它的前身是清末的京师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曾接收五百年前明代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藏书,其中少数珍本图书可追溯到十三世纪南宋“缉熙殿”的藏书。据说,北京图书馆收藏的罕见珍本古籍有20余万册,其中主要是唐人写经,宋、元刻本,明初纂修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纂修的《四库全书》等。

文津街

《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代,用16年时间搜集、编纂和抄写的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79000余卷,36300册,共9.9亿多万字。当时共抄成7部,分别收藏于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津阁,奉天(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以及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这7部中有3部已被烧毁。文源阁一部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焚毁;文汇阁,文宗阁两部则在太平天国期间被烧毁。现在尚存4部,文津阁一部于1915年运到北京。

北京图书馆在1912年开放。当时的馆址在什刹海广化寺内,后迁到评论家胡同;1931年迁至北海公园西侧。1928年筹建现在的北京图书馆馆舍时,馆前街道并没有名字;由于该馆收藏的《四库全书》原藏“文津阁”,故取“文津”二字,命名为“文津街”。

解放后,为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要在保持原来面貌的条件下加宽桥面,于是拓宽桥面至34米,桥身加长由七孔改成九孔,桥板坡度也降低了2%。引桥的石栏造型花纹和原来的一样,依然均称大方。不幸在“十年动乱”中,竟把原来的玉石栏拆掉,换上丈高的铁栏,使人有禁锢之感,每经此大桥时,常会想起那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恐怖日子。有人建议把铁栏拆掉,把石栏搬回来,恢复大桥的美丽面貌。

乘车线路:乘坐5路、101路、103路、109电车、124路、202路、211路、614路、619路、685路、专1路、专2路,北海站下车,步行115米即到。

自驾线路:沿北池子大街行驶820米,过右侧的宣仁庙约100米后,左转进入景山前街。 沿景山前街行驶800米,过右侧的大高玄殿约220米后,到达文津街。


Google
 
上一篇: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
下一篇:先农坛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5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64]
 · 北京大观园 [3648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2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82.03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