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人的神圣责任 ● 为海南800万人民守住生态,一任班子一任班子抓下去 ● 一年少收3000万元,宁愿牺牲自己利益也要保护生态 ●林茂粮丰收钱多,在实践中不断寻求科学发展之道
 生态保护完好的南渡江上游——南开河
水如碧玉山如黛…… 走进白沙黎族自治县,仿佛置身绿色天堂。 海南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73.5%的集水面积位于这里,南渡江、石碌河、珠碧江三大水系发源于此。这里是海南的生态核心区,承担着全省800多万人口的饮水重任。 白沙森林面积24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3.17%。“靠山、养山、治山、富山”。多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立足海南全省大局,把生态优势当作白沙最大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白沙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执著地履行着一份不同寻常的神圣责任。
 原县委书记王积权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白沙的森林覆盖情况
生态责任代代相传
白沙是典型的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山区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的甘蔗、木薯收入,老百姓守着莽莽山林,却摘不掉国家贫困县的“帽子”。 “白沙历来把保护生态的责任看得重于泰山。”县委书记王积权告诉记者,这里是海南800多万人民的“大水塔”,是全省600多万亩农田的命脉,从不允许老百姓乱伐林木,不狩猎。 但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落后山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显得犹为突出。 “保护好白沙的环境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最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与保护并重,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充分合理地开发资源,千万百计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又要有长远的眼光,不搞急功近利的事情,更不能违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王积权说,在发展建设中,白沙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科学规划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高保护与开发的科学性,避免出现盲目开发、无序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