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色与价值: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12天、24天、一个月不等时间,然后入土。在停棺“旱赛”期间,丧家及周村相关男女老少每天晚上都要到丧家跳打柴舞。清代《崖州志》对这一习俗作了记载:“丧葬。……贫曰吃茶,富曰作八,诸心以牛羊低灯鼓吹束奠……。作八,心分花木,跳击杵”。“跳击杵”则指跳打柴舞。这是目前所见的唯一记载黎族舞蹈的古代文献。
打柴舞又叫竹竿舞,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