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被忽视的生态环境建设正在被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也成为我国四位一体的发展的重要一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全域旅游涉及区域内的全景、全时、全民、全业、全域。因此,在发展全域旅游是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那么,在全域旅游语境下,我们应该如何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战略

1、 “生态颜值+文化颜值”,重塑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理念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将我国的生态保护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为全域旅游打开了新的境界。
旅游是嫁接生态与人的桥梁。没有旅游的生态保护是不可持续的,每年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生态保护,如果仅仅依靠财政支出,则地方政府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将生态资源变成旅游产品之后,则能够形成一定的盈利收益来补贴生态保护。不仅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也满足了生态保护的资金需求。
当然,生态旅游目的地要形成一定的人流,不仅需要生态颜值,也需要文化颜值。在传统的生态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比较注重生态颜值,但是,单一的生态颜值也容易落入同质化的陷阱。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下,相邻区域之间的生态颜值基本上都差不多,比如,太行山山脉周边的生态颜值就差不多,如果大家都利用同样的生态颜值做文章,就容易形成相邻区域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所以,在设计生态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生态颜值+文化颜值”的模式。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是能够赋予生态产品人文属性,增加产品的重复消费可能。另一种是能够形成产品的地域文化差异,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2、“生态颜值+城市颜值”,重构生态城市的产业升级系统
国内的全域旅游规划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尤其是碳排放量指标没有明确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旅游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下位规划,自然也就不会有碳排放指标。所以,要提升城市颜值,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中充分重视碳排放指标的量化。即使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办法把这个指标变成法定指标。但是,至少规划师本人是需要从实际行动中做出努力的。
从招商引资方面,也可以开辟出提升城市颜值和生态颜值的路径。政府在制定招商引资规划的时候,要加强对绿色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的引资力度和扶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这个阀门的控制,逐步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管理体制层面,工业、环保、建设、旅游、水利、文物等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起协调机制,在全域旅游的框架内展开合作。共同构建起提升城市颜值和生态颜值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明确、分工明确的协同作战模式。
|